焊丝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焊丝厂家
热门搜索:
技术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资讯

西方油气业掀起瘦身潮dd

发布时间:2021-01-22 00:20:09 阅读: 来源:焊丝厂家

西方油气业掀起“瘦身”潮

2月初,美国油气生产商西方石油公司(Occidental Petroleum Corporation)宣布,计划将其在加利福尼亚州的资产分拆出来,成立一家新的独立上市公司。西方石油公司宣称,资产拆分将为公司带来大约27.5亿美元的现金流。新公司的业务将主要集中在加州高潜力的油气盆地,并且有望成为加州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商。原公司将集中力量应对德克萨斯州,以及新墨西哥州Permian盆地的生产。此前,该公司还曾表示,计划减持其在中东与北非地区部分资产的股份。

西方石油现任首席执行官史蒂夫·查仁表示:“公司分拆成两家独立的能源企业将使业务更加集中,从而成为具有竞争力的行业领导者。”事实上,查仁就任以来就一改其前任的作风,不再跑去海外追寻颇具难度的大项目,转而牢牢抓住美国本土的大量机会。

西方石油公司并不是业内“第一个吃螃蟹”的。近年来,康菲、马拉松、加拿大能源等大公司陆续拆分业务,BP、壳牌、雪佛龙、埃克森美孚等跨国石油巨头也各自剥离资产,“瘦身”似乎已经成为笼罩整个油气行业的新潮流。

“大而全”风光不再

西方石油公司的选择无疑是明智的。北美非常规油气爆发式的增长已经颠覆了行业传统,从前那种“大而全”的企业模式在开发能源“新贵”——页岩油气领域,几乎已经没有什么优势可言了。大公司亟需做出调整,将其资产重新分配到更为优良的新项目上。

10年前,情况恰恰相反。油气巨头们都在“比大”,公司是越大越好。于是,埃克森与美孚合并、雪佛龙并购了Texaco、BP与Amoco联姻、康菲买进Burlington Resources。大手笔成就大公司,一大批油气“巨无霸”诞生。

其实当时的原因也很简单:油价在低位盘旋,对企业来说,费钱、费力地在全世界找寻新的油气资源风险很大,反而是低价收购竞争对手能获得大量可靠的产量,何乐而不为。

另外,当时的北美全然没有今日的风光。在多数大型油气公司看来,北美的油气资源已经开发得所剩无几,他们宁愿将注意力放在全球其他更有吸引力的大项目上,并且坚信这些项目未来能够成为全球油气供应的支撑。当然,“做大”公司还有其他好处。从前开钻一口新井就好像一场赌博,没有人知道到底能从地下挖出什么。因此公司越大抵御风险的能力就越强。

然而,现在的陆上开发已经完全不同了。比如,在美国的陆上页岩油气“重地”巴肯(Bakken)、鹰滩(Eagle Ford)和马塞勒斯(Marcellus),根本不用像从前那样“豪赌”。公司在开钻前完全清楚下面是否有石油和天然气,只需要尽可能多地钻井就是了。页岩油的开发商也不再需要大量专业工程师来设计“精美”的油田,除了保持钻井数量,他们只需要一门心思地降低成本。公司规模的大小已经不再左右业务的进展。

相反地,大规模还不一定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利益。当然,有些公司也确实从大项目上有所收获,比如埃克森,如果没有同美孚合并可能根本无法拿下其在卡塔尔的大型LNG项目。但是,从过去10年间的整体情况来看,大公司一味追求大项目并没有带来对等的回报。

比如壳牌,在俄罗斯价值200亿美元的萨哈林岛项目上的花费已经翻番;在卡塔尔同样价值200亿美元的Pearl天然气液化厂上投入的成本也几乎失控;最近,该公司更是在饱受诟病的北极项目上“烧掉”了大约50亿美元。

在一度名震全球的哈萨克斯坦卡沙干(Kashagan)巨型油田项目上,包括埃克森美孚、壳牌、道达尔、埃尼在内的联合财团重金押宝,结果无论是出产油品的质量,还是油田的安全生产都难以得到保证,项目惨遭搁浅。还有雪佛龙,在其价值500亿美元的澳大利亚高庚(Gorgon)天然气项目上,也面临技术与资金等诸多问题。

“小而精”后来居上

与那些“大而全”的公司在投入过的许多大型项目上都落得灰头土脸的结局相比,抓住了北美油气大爆发时机的创新型企业,如Continental Resources、EOG Resources、Pioneer Resources等公司则几乎没费什么力气,就赚得盆满钵满。

数据显示,“小而精”的公司股价在过去10年间上涨都超过了500%。其中,Pioneer Resources的股价更是暴涨了1000%。再看那些老牌油气巨头,股价近10年低迷不振。

“小而精”的公司在开发非常规油气领域更是大展身手。大量过去一直在追求所谓“国际化”的中小型公司,如今抓住时机迅速转变。比如Devon Energy,其2010年出售了巴西和墨西哥湾深水区的全部资产,专攻陆上钻探业务。2013年,该公司60亿美元购入了鹰滩页岩区的资产后,油气产量更是翻了一番。

当然,如西方石油公司一样的大公司也已经看到了“大”带来的问题,近年来不断加强“瘦身”来改变现状。比如阿纳达科石油公司(Anadarko),去年就以26亿美元的价格,出售了其位于莫桑比克的LNG项目;最近该公司还要价10亿美元出售位于中国渤海湾的项目。更早的当然少不了BP,自从墨西哥湾事故之后,已经出售了大约400亿美元的资产。虽然主要用于还债,但其中也不乏非核心业务的剥离。

另外,大公司又重新关注起北美。马拉松石油果断甩掉炼油业务,在鹰滩页岩区买了一大块地;埃克森美孚、壳牌等一批油气巨头也纷纷来到北美非常规油气区,试图分一杯羹。不过,它们能否像那些灵活的中小公司那样满载而归,就需要时间来验证了。

蜀山封神录破解版

幸运彩票最新版下载

烈焰遮天